以水为媒以诗会友,文学漫步遍览荔湾春湖花月夜


如果说城市是我们身体的居所,那么诗歌则是我们心灵的故乡。一座城市对待诗歌的态度,体现着城市文明的高度。全面助力广州市推进“诗词之都”建设,荔湾区充分挖掘文化强区资源禀赋,营造城市诗意氛围。

2月17日晚,“湖上之光:时间与万物的背后——2023荔湾诗会暨广州文学漫步”活动在荔湾湖公园“水上舞台”举行,诗性绽放老城市新活力,彰显荔湾人文艺术气息。

活动由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广州市荔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荔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道党工委、广州市荔湾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心、广州市荔湾区文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萨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广州顾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除诗会以外,本次活动的另一个重点是“广州文学漫步”。自2021年荔湾区举办“上巳节,和春天一起外出散步”以来,“广州文学漫步”作为一个文学概念已经为广州文学界达成共识。

著名诗人世宾说:“诗人黄礼孩用‘文学漫步’的形式,以参观、漫步、写诗、诗歌朗诵、音乐演奏、民谣歌唱等各具群众性的文化形式来组织活动。一方面丰富了上巳节的内涵;另一方面把各种形式的艺术、深邃的诗歌带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提升了广州的文化品位,为市民生活带来更深刻的精神食粮。”

作家艾云说:“广州文学漫步活动新颖独异,希望它坚持下去,成为荔湾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坐在彩舸游船观赏美丽的湾湖风景,这里是给人多少想象的迷人区域……

荔湾有丰富的原生文化元素,有淳厚的传奇故事,有妙曼从容的生活状态。以文学的名义,以诗歌的名义,让人们走进这里,会惊讶于这里蕴藏的令人目不暇接的宝藏。

2月17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黄礼孩、梦亦非、杜绿绿、皮佳佳、冯娜、嘉励及作家魏微、鲍十、庞贝、王威廉、陈善壎、王美怡等30多位著名诗人在荔湾老城区漫步,感受西关的人间烟火和生活气息,成为这个春天美好的文学身影。漫步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行为,然而一旦赋予文学艺术的视角,就对漫步路过的目的地有了新的打量与勾勒,有了新的发现与书写。

文学漫步之后,当晚,“湖上之光:时间与万物的背后——2023荔湾诗会”开启。诗会以“序:荔枝湾,春意时刻;第一篇章:荔枝湾,理想故乡;第二篇章:荔枝湾,人间草木;第三篇章:荔枝湾,秋日回眸;尾声:荔枝湾,水的回声”构成。其中“荔枝湾,理想故乡”,选择了古代诗人杜甫的《归雁》、刘言史的《越井台望》、杨万里的《闰三月二日发船广州来归亭下之官宪台》、张九龄的《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等历代吟诵广州的诗篇,由青年编导吴梓岚创作,转化为当代的叙述与表达。

诗会的高潮之处,是民谣音乐人赵鹏飞将诗人黄礼孩专门为荔湾湖创作的歌词《荔湾湖,那白鸟的流波》谱曲演唱,点燃了荔湾湖的春光。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期间,青年艺术家傅彦斌用书法把十位诗人的诗歌创作成视频,为诗剧的演绎带来前卫呈现。此外,主办方还把傅彦斌的书法在诗会现场展出,这与常见书法场景不同,大小同构,高矮不一的书法柱子装置,与观众进行观看与体验上的互文关系,形成“再域”的艺术效果。装置上的小字为小草,章法注重书卷气息,墨色浓淡干湿,自然书写,整体逸气,使得诗会的外延空间发生了新变化。

诗会总策划、诗人黄礼孩表示:“荔湾是诗词之乡,西关是广州的心灵之所。今天,广州重新推崇诗词,是希望将古诗从封闭语境里复活,让我们的心灵回到古典诗歌的现场,寻求人类文明永恒的诗歌基因,更好成为具有审美力与认知力的当代人。”

一场优秀诗会必然注重在地文化的书写,活动主办方邀请广州诗人嘉励书写《泮塘之约》、诗人汪治华创作了《荔湾湖》,同时,黄礼孩用真挚情感书写了《西关记忆》……这些诗歌都是对荔湾的个人认识和另类书写,朗诵者黄戈、曾洁、陈阳 、黄楚雯等人,通过声音与肢体语言,让人畅游文学中的荔湾边界。

本届诗会“湖上之光:时间与万物的背后”第三篇章“荔枝湾,秋日回眸”刻画了缤纷多彩的广州;从英国归来的青年戏剧导演陈晶晶联合广州本土戏剧演员冯韵珊、王瑞辉、谢嘉金、吴梓岚等,将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等待一个秋天的日子》、以色列诗人阿米亥《秋日将至及对父母的思念》、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秋日》等经典诗歌搬上舞台,完成了“秋日回眸”这一诗歌剧场,对诗歌做出新的尝试。

十八、十九世纪,荔湾的十三行是世界贸易中心,那时,荔湾之水链接着全世界的大洲大洋。水是活泼的生命,水是流动的时间,诗会最后落到水的仪式《水的一切都是颂歌》上,舞者以“水上舞台”来演绎,以当代戏剧的方式将水的意境淋漓尽致呈现出来。

这就是魅力无与伦比的广州,这就是诗性的广州,是我们热爱广州的另一个理由。“湖上之光:2023荔湾诗会”以质朴的情感照亮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照亮了广州荔湾春日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