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斯词典》刚公布2022年度热词,希腊语又派上用场了


综合《卫报》、法新社、CNN报道,《柯林斯英语词典》11月1日公布今年的年度热词,“持续危机”(permacrisis)﹑击败“基辅”、“派对门”等词汇入选。《柯林斯英语词典》将“长久危机”定义为“长时间的不稳定和不安全”。今年全球无数人生活在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经济危机、政治动荡、极端天气的阴影下,这个词精准反映了人们的感受,并且言简意赅地总结了2022年对很多人而言有多么糟糕。

“持续危机”(permacrisis)是一个半希腊语的词语,起源于希腊语κρίσις(crísis,危机),意思是“一段长期的不稳定和不安全,尤其是由一系列灾难性事件造成的时期”。

俄乌战争/俄乌交战大半年 775万人沦难民


俄罗斯于今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如今战火已持续251天。9月底,俄军控制的乌东南部四地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公投入俄,而乌方拒绝承认,并在上述地区展开反攻,战场陷入胶着。11月1日,俄乌继续争夺赫尔松控制权,在当地激烈交火,平民在炮火声中撤离。

10月8日,南部俄军重要补给通道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俄方指控乌国防部情报总局策划恐怖袭击,并持续使用导弹、无人机等武器,对乌首都基辅等多地的能源设施进行大规模空袭。10月31日,俄军对基辅发动新一轮打击,当地80%的居民一度陷入无水可用的窘境,不少人同时还被断电。

随着战争持续,核威胁被提到的频率越来越高,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俄乌互相指责对方攻击扎波罗热核电站,是“核恐怖主义”行为。俄政府近日警告说,乌克兰计划在战场上使用带有放射性物质的髒弹。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俄乌战争已导致超过775万人沦为难民,对欧洲各国造成巨大压力。由于俄乌均为重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在战前更是欧洲主要天然气供应商,战争期间全球粮食、能源等商品价格飙升,加剧了经济危机和政治不稳定。

金融风暴/美加息输出通胀 连累全球

今年3月起,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向全球输出通胀。美联储至今已累计加息300个基点,创下1981年以来最大密集加息幅度。由于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此举导致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利差快速扩大,欧元、英镑、日圆等加速贬值,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无论是印尼、南非等新兴经济体,还是英国、欧盟等美国传统盟友,都被迫跟随美联储加息,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美国主导的加息潮令多个新兴经济体陷入债务危机。7月初,斯里兰卡政府承认无力偿还约510亿美元的外债,并宣布国家破产。由于斯里兰卡耗尽了进口能源等必需品的外汇,该国民众饱受通胀、断电和物资短缺之苦,示威活动此起彼伏。巴基斯坦同样面临外汇储备低的问题,7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救援协议,但经济稳定远未得到保证。

7月至今,欧元对美元汇率数次跌破1比1,刷新20年来最低纪录。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格恩表示,美联储加息吸引欧洲资本流向美国,留下“不受欢迎的疲软欧元”,还通过以美元计价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给欧洲带来高额账单。9月底,英镑对美元汇率一度逼近1比1,创历史新低。10月21日,日圆对美元汇率跌至30多年来新低。日本政府破天荒地在一个月内投入近430亿美元干预汇市,拉抬日圆汇价。

政治动荡/英国三换首相 美洲选举暴力激增

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进而在多国引发政治危机。今年7月至10月,英国如“走马灯”一般连换3位首相,其中特拉斯更创下在任45天就宣布辞职的“最短命”纪录。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研究所教授贝格表示:“换首相、换大臣、做决策后又很快撤销……这不是政府该有的样子。”

欧洲多国极右民粹主义抬头,威胁欧盟团结。9月,瑞典和意大利先后举行大选,瑞典极右翼政党瑞典民主党一跃成为议会第二大党,意大利极右政党意大利兄弟党领导的右翼联盟赢得大选,兄弟党党魁梅洛尼10月正式就任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高举疑欧、反移民大旗,欧盟如鲠在喉。

从美洲到亚洲,政治极化和政治暴力问题愈演愈烈。7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当街被枪杀。10月底,一名男子闯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家中,打伤她的丈夫,事后供认想要绑架佩洛西。

巴西10月30日举行大选第二轮投票,代表左翼的卢拉以微弱优势获胜,但连任失败的博索纳罗在结果公布后24小时内一言不发,放任其支持者封锁公路示威,令外界担忧巴西能否实现政权和平交接。据统计,今年第三季巴西共发生了212宗政治暴力事件,包括威胁、袭击、谋杀和绑架等,较去年同期激增230%。

民生难题/能源涨价 民怨沸腾

受俄乌战争及西方对俄制裁影响,俄罗斯向欧洲提供的天然气大幅减少。欧洲国家在国际市场高价抢购能源以供冬天使用,推高全球能源价格,导致各国通胀率进一步上升,民众陷入生活成本危机。

欧洲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升至10.7%,首次突破10%。欧元区能源价格较去年同期飙升41.9%,食品、酒类和烟草价格亦上涨13.1%。德国、奥地利、捷克、比利时等国近期均爆发抗议通胀和能源危机的示威。已经脱离欧盟的英国也面临同样问题,政府制定的能源补贴政策缺乏针对性,更引起民怨沸腾。约22万英国民众已决定从12月起拒付能源账单,以示对政府未能妥善应对危机的不满。

从9月底开始,法国持续发生大规模罢工和示威,炼油厂工人、铁路工人、货车和巴士司机、教师、公立医院职员等纷纷加入游行队伍,要求当局解决生活成本危机。巴黎公共运输公司内部的5个工会宣布将于11月10日发起罢工,届时整个大巴黎地区的公共交通恐陷入瘫痪。

气候灾难/极端天气频发 旱涝灾害不断

今年全球各地都感受到了气候变化危机的严重性。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始于2020年9月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延续到今年年底甚至更久,这将是本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即北半球连续经历3个拉尼娜冬季。拉尼娜事件是指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偏冷的现象,会增加全球出现极端天气的风险,例如东南亚的洪灾、美国的干旱和山火,以及各种风灾。

受拉尼娜事件影响,澳洲东部今年已出现4次洪灾。9月底,飓风“伊恩”横扫古巴和美国佛州,造成逾百人死亡,大量房屋和基础设施被毁。据报道,“伊恩”在佛州造成的财产损失或高达470亿美元,是当地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飓风灾害。10月底,热带风暴“尼格”登陆菲律宾,在多地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截至11月1日已造成132人死亡。

与此同时,全球多地出现严重干旱和破纪录高温,对粮食安全和能源供应构成严重威胁。非洲之角连续4个雨季几乎滴水未降,欧洲西部雨量最低纪录亦于今夏刷新,英国7月录得破纪录的40.3℃高温。

(消息来源:大公报,希华时讯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