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打开长三角“盲盒”④ | 苏州市民如何直通沪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者按: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11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进一步指出,目前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顶层规划到实际推动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还要继续抓下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在中国,看Frank打开长三角‘盲盒’”大型互动式融媒体产品,以不一样的视角,讲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故事。


长期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亲,居民往来密切。但是,跨省医疗手术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并不是很方便,一是怕挂号难、等床位难,二是医保报销问题容易“卡壳”。如果这些难题一一解决了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打开今天的盲盒——

“绿色通道”连通苏沪 看病手术方便了

初冬时节,64岁的苏州市民许阿姨来到江苏省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合作医院),进行摘除复杂甲状腺瘤手术术后复查。天气渐凉,她特意戴上了一条色彩鲜艳的丝巾,整个人看上去气色很好。见到记者时,她解开丝巾给记者看了脖子下方的微创伤口,连说“恢复蛮好的,蛮开心的。”

正在接受采访的许阿姨

几个月前,许阿姨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了由专家主刀的摘除复杂甲状腺瘤手术。从在上海住院到回苏州,只花费了4天时间。

时间回到今年8月14日,许阿姨因疱疹发作,前往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就诊。普外科主任医师黄铁熬发现,许阿姨胸骨后左右侧均长了大小超过6公分的甲状腺瘤,其中胸右侧瘤体紧贴大血管。“由于此前患者已做过两次甲状腺瘤摘除手术,我们医院的医生进行几次会诊后认为,再做手术的风险较大。”黄铁熬忧心忡忡。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黄铁熬

复杂的病情让制定诊疗方案变得棘手。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决定启动远程多学科联合会诊,邀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甲状腺外科、放射科等多科室远程联合会诊。最终,在与许阿姨及家人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双方决定立即启用“绿色通道”,将许阿姨从苏州转至上海手术。

6名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的医生正在进行远程多学科会诊

“绿色通道”一旦开启,就意味着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医务科等多科室的密切对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科科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合作医院执行院长助理张亚平介绍:“我们会同时落实患者收治科室病床和主诊医疗团队,患者来院后即可快速办理入院手续收治入院。”

一切准备就绪。8月25日,抵达上海后的许阿姨很快办理住院并进行手术,术后观察2天后,她转院回到苏州进行康复治疗。

“去上海之前我们心里其实还是‘打鼓’的,怕等不到床位、或者耽搁太久影响治疗,但没想到医院帮我们安排好了一切,要不是我们路上耽搁了一天,本来可以提前一天返回苏州的。”许阿姨的丈夫说,“现在去上海看病,感觉和在家门口的医院一样。”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

苏州市民能够如此方便迅速地直通沪医,归功于长三角医疗卫生一体化。2019年,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合作医院”框架协议,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挂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合作医院。此后,上海的医生会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开展远程线上会诊模式,为苏州患者提供综合、精准的诊疗,跨区域开辟“中山—相城绿色通道”。

患者看病更方便了,医生同样感受着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带来的好处。黄铁熬告诉记者:“这两年,医院会经常组织不同科室的专业培训,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专家和大家一起分享病例样本与诊疗经验,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合作共建,是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缩影。

共享互通 长三角跨省医保结算不再卡

患者诊疗结束后,需要支付诊疗费用。以往,从苏州到上海看病的患者需要自己先垫付医疗费用,之后带着病例、发票等报销材料回到苏州报销,有时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但这一次,许阿姨在上海直接通过刷医保卡支付费用,便捷快速。

长三角跨省医保结算轻松“跨省”,背后是三省一市相继出台的一个个“通行证”正在发挥作用。早在2017年,江苏就率先畅通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2018年9月,长三角地区开始试点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2019年5月22日,包括“异地就医备案”在内的两项医保服务事项被纳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首批开通事项,长三角居民办理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只需提交网上申请,医保经办系统自动校验,符合条件的即时办理完成。2020年8月,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已实现全覆盖。

记者从江苏省医疗保障局了解到,截至11月末,江苏累计实现与上海、浙江、安徽实现双向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160.90万人次,结算金额3.71亿元,医保基金支付2.28亿元。长三角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通道,已实现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和8130家医疗机构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两个全覆盖”。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带来满满幸福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从组建医联体、医疗服务互联互通、疫情期间三省一市互认健康码到医保结算轻松“跨省”,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医疗服务打破了原有的地域与时间限制,让老百姓生活更有幸福感。

为了让区域内的老百姓实现高品质医疗和健康资源的共享,江苏积极主动地协同兄弟省市齐发力,频出“实招”。今年4月发布的《〈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江苏实施方案》中指出,要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大中城市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布局,全面实施医师区域注册,鼓励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促进医疗服务均质化发展,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

截至目前,江苏开通长三角门诊医疗机构已有4053家(其中三级163家,二级640家,一级及无等级3250家),占长三角开通门诊医疗机构总数(8130家)的49.85%。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更多的利好政策正在探索中。今年8月24日,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率先实现异地门诊就医免备案直接刷卡结算,三地参保人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异地就诊时,医保待遇与参保地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三地老百姓在这些机构异地就诊时,无需备案就可以直接刷社保卡看病,如果是门急诊后需要住院的,参保人在医院的指导下可自主备案,医保待遇与参保地保持一致。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进,老百姓在看病就医、上学、旅游、就业创业等方面将共享更多公共服务一体化红利。如今,江苏正进一步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包括鼓励学校跨区域牵手帮扶,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联动共享,推出“畅游长三角 ”“惠民一卡通”等民生服务。以公共服务一体化打造长三角民生“幸福圈”。

>>>智库专家点睛

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打通壁垒 啃最硬的骨头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徐琴

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事业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在长三角跨区域城市群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目前看来,医疗服务和异地医保结算让老百姓受益良多,这也是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中推进最快速的部分。

对于老百姓来说,大家希望的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幼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业有所从。换句话说,也就是让人口、要素、市场流动起来。由此看来,公共服务一体化是长三角六个一体化中最难啃的骨头,但也是体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指标、最终指标,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能够让老百姓最真切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幸福感。

医疗、养老、教育涉及到三省一市财政税收及各地社保医保基金平衡等要素一体化配合,其中存在诸多壁垒。如何打破?一方面需要长三角三省一市坐下来全面沟通,另一方面需要持续的高位协调。否则,三省一市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或许会造成各地悬殊过大,并影响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少有关民生的项目仍需加快进展,其中亟待关注的就是教育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方面,需更加积极解决非户籍儿童就地入学问题。一周前,在第十二届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会议上,三省一市共同制定签署了《新一轮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在提升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服务发展能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协同平台建设、推进各类教育人才交流合作、加快长三角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全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项目推进。希望教育的一体化有实质性进展,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奔跑注入动能。

公共服务,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能否得到百姓认可的试金石,当前正在一步步向前推进,老百姓需赋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之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共建共享和共发展,我们在共建共享的同时,也勿忘大家携手共同发展!

总指导: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顾新东

监制:沈峥嵘

采写:沈峥嵘 叶真 朱娜 谢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