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搓了这么多年麻将,结果却输给了老外


麻将在国外的流行程度这么高,恐怕国人都想不到。

来自美国的牌友Vivian Zimmerman已有38年的牌龄。

她刚开始接触麻将是因为怀孕。“身边好几个朋友也怀孕了,我们每天不上班,就想找点事做,所以我们开始打麻将。”


后来,在麻坛已经有了一定地位的Vivian甚至在镇上开班教学。

Vivian Zimmerman(右)在她的Flossmoor家中向包括Carmel Alterson(左)的朋友们教麻将
像Vivian这样的牌友还有很多。

63岁的犹太裔美国人Linda Feinstein,在纽约创办了“曼哈顿麻将俱乐部”。每周一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组织一次麻将聚会。平时的参与人数在60-80人之间。

每次聚会,近百位衣着考究的美国老太太都在装修时尚的意大利餐馆里边品红酒边搓麻将。聚会地点是Linda和店家谈下来的,参加的牌友每次只要缴纳40美金,就能享受4个小时惬意的麻将时间,期间还有午饭、甜点和饮料等免费供应。

犹太麻将和胡牌指南

Linda Feinstein教三位85岁以上的犹太老太打麻将

老太太们自己织的“麻将大师”零钱包

不仅仅是老年人,现在的麻将在国外的年轻人与中年人之间也非常流行,甚至能够变成消除隔阂的工具。有人通过打麻将战胜病魔,还为医疗研究进行募捐。

Blair Miller 和 Alexis Miller

Blair Miller和Alexis Miller是一对来自伊州的母女。2014年6月,21岁的Alexis 在以色列实习,她的母亲Blair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住院化疗期间,Blair开始和朋友学习打麻将。麻将帮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也促进了母女两人的感情。

在母亲住院期间,Alexis还通过打麻将的方式把社区的人聚集在一起,号召大家一起募捐,将捐款用作乳癌的研究。

麻将在国外的流行程度这么高,恐怕国人都想不到。不过,国际上很多人听到麻将这个词,第一个联想到的是犹太人,而不是中国人。

这还得从麻将是怎么在国外流传起来说起。

麻将是什么时候传到国外的呢?美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杜亚泉在《博史》中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民国十年前后,马将牌流行于欧美,骨牌之输出,几成为巨额之商品,此种出口之马将牌,即附有亚拉伯数字,形式略有变更。关于马将牌之戏法,亦有种种欧文书籍,叙述颇详;并有比赛马将戏之集团及研究马将戏法之杂志。我国人流寓外国,被人雇用,为马将指导员者亦不乏人。东邻日本,亦踵西洋而起;研究马将,一时称盛。同时我国流行西洋纸牌,亦由津沪传入内地,日盛一日。”

简言之,民国十年前后,也就是1920年代,麻将在短短时间内突然从中国扩散传播到全世界。先是在犹太裔美国人当中掀起风潮,再迅速地俘获了世界人民的芳心。犹太人在麻将的国际化上贡献卓著。

这本小红书被称为海外的麻将“圣经”,名字叫做《巴伯考克麻将规则》。它是美孚石油在苏州的代理商约瑟夫•巴伯考克写的。这个人相当有前瞻性。他当年为中国麻将深深吸引,想要推广又苦于规则负责,便把麻将的玩法简化成了一本书,方便他进行“卖安利”。后来,这本书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本万用的麻将小红书,在海外迅速流传着。这很有几分GRE红宝书的意思。

在这本书里,麻将第一次有了对应的英文名字mahjong。细心的巴伯考克在牌上标上了数字和字母,让更多洋人吃下他这份安利。

可能他也没想到,这份安利一下子迅速点燃了世界各地人的热情。凭借这本麻将小红书的迅速流行,麻将的火热程度被一步步点燃,扩大。

美国人率先抓住了商机,不仅搞起了麻将进出口,麻将批发,麻将零售,麻将制造,还附带麻将教学课程。一条龙服务,学到你满意为止。他们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麻将周边,比如记分牌,各种骰子,不放过每一个能够赚钱的机会。

这个新奇的东方游戏很快吸引了美国赋闲在家的犹太妇女们。上层社会的贵族妇女还一度流行“麻将之夜”——打扮成中国女人的样子,大家一起打麻将。

全民打麻将的热情迅速攀升,在美国扎稳了脚跟的麻将也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玩法。为了防止规则混乱,每年全美麻将联盟都会出一套新的规则,印成卡片,只有52种牌局可以和牌,一边打还要一边盯着规则卡片,可以说非常锻炼脑力。

但就是这样一个烧脑的游戏,让更多人乐此不疲地沉迷了下去。也有许多学校开了麻将课,让麻将成为了一个专业课程。

从美国开始,麻将逐渐传递到荷兰,再从荷兰点燃了欧洲的麻将热情。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麻将成为了一项世界级的全民运动。在1920年,荷兰就快人一步,率先成立了“荷兰麻将团体”。70年后,他们又以小红书为基准,成立了“第一荷兰麻将协会”,还开始定期举办国家级的比赛。

把麻将玩得最高雅的是丹麦。丹麦麻将协会里几乎全是社会各领域的精英。丹麦人在玩麻将时并不用钱作为筹码,也没有麻将馆这一说。麻将在丹麦完全变成了一项益智型绿色活动,和国内某些乌烟瘴气的地方截然不同。

傲娇的英国人觉得自己要学就要学地道的中国麻将。他们不会按照改良的玩法,在赢牌后高喊“麻将!”他们会学中国人大声喊“I hu-ed!”——这就是“我和了!”的英文说法。虽然有的发音不慎标准,但也算是把原汁原味浸透到了极限了。

2005年,七个欧洲国家终于达成协议,成立了“欧洲麻将协会”。协会一成立就开始热情地组织了欧洲麻将锦标赛,还邀请了中国和日本前来参赛。从那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麻将国际性比赛陆续展开。

意大利麻将协会的老大

三位中国高手与左上的瑞士队队长过招

大概有人对中国队参赛感到信心满满:让中国队去,岂不是要虐到他们再也不想打麻将?可惜的是,中国选手在这次国际性的麻将大赛中只拿了团体第二。后来几次发挥,中国队都“成绩一般”,“成绩一般”和“成绩一般”。2014年,中国队团体名词排到了37名……

4位选手从左至右分别来自加拿大、西班牙、瑞士、日本

一时间,大家在网络上疾呼着“中国快派出大爷大妈一雪前耻”,还怀疑中国队派出的职业麻将选手的资格。但其实,国际性的麻将比赛可没有我们想得这么简单。

首先是规则不同。无论你擅长四川麻将,陕西麻将还是旧金山麻将,到国际麻将赛场上,大家都打一种麻将:竞技麻将。老家里的那些细小的规则技巧完全没有任何作用。

另外,国外把麻将真正作为一个智力竞技比赛进行扶持。

比如丹麦政府会给予麻将高规格的资金支持。

还有更多像日本一样的国家,民间组织的麻将协会数不胜数。日本是目前竞技麻将最为发达的国家,有九个级别的麻将联赛,职业选手甚至可以以此为生,像职业篮球运动员、职业围棋运动员一样。等级最高的选手一年的奖金能够高达20万美金。除了比赛,日本的职业麻将团体还出版世界上唯一的一本麻将月刊:《职业麻将月刊》,销售火爆。

但说了这么多,中国队的选手当然也没有任何理在自己老家的比赛上摔跟头。此后几次国际性比赛都万众瞩目,在巨大的压力下,中国队挽回了一点尊用,拿下了不少冠军。

而围观群众,也颇有几分家长看到孩子终于出息了的欣慰感。(作者:哒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