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企影响力提升,正在赢得地中海


约3000年前东地中海曾是迈锡尼人、赫梯人和埃及拉美西斯三世帝国的天下。之后曾出现一个神秘好战民族“海民”,他们攻击这些帝国的地盘,尽管后来被打败,但统治者们从此一蹶不振。

在今天的地中海,中国人是新“海民”。他们的攻击不是军事的,雄心也并非征服领土。其目标是构筑一条无缝对接的路线,向欧洲投资并销售产品。利用表现不佳的经济体和对欧盟支配的反感,中国企业带着几乎无限的投资基金到来,从瓦伦西亚到博斯普鲁斯、从北亚得里亚海到苏伊士运河的各处安营扎寨。

奥巴马第一任期时,中国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仅2%,如今超过11%,仅次于美国。过去三五年里,中国对欧直接投资超过在美投资。与在亚非的多数投资不同,中国在欧洲是收购高价值制造业公司及技术,还有供应链的关键部分,以提升威望。


“一带一路”倡议目标是把中国的产品、投资和影响力向西推进,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潜在高流量的战略性海港。中国已是北海主要港口的大玩家。中国人在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的Euromax集装箱码头持股35%;在第二繁忙的安特卫普港持股20%;在欧洲第三大港口汉堡,中国商品流量比所有其他国家用户加起来还多。近年来,欧洲增长最快的港口在南面,中国影响力也跟着南向。如今中企管理着西班牙的瓦伦西亚港,在意大利瓦多港口持股49%。而在地中海另一端,中资公司管理着土耳其第三大港口。中企在以色列建造两个新港口,还是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最大投资方。

为何地中海如此重要,中国这些收购会有何影响?首先,中国的出口约3/5经海上运输,通往欧洲的地中海路线最直接,且相比陆运要划算得多。地中海地区也存在政治多样性和一些风险。中国要确保产品进入市场,控制全部供应链——包括港口、铁路和公路,就至关重要。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绝不只是国家贸易的旗帜。它还用来扩大北京的战略存在并促进中国在南亚、中东及欧洲的影响力。经济联系带来高层访问、增长最快的商船和大为改进的海军停靠。

欧洲对中国的活动表示担心,但多出于经济、政治而非军事原因。迄今,欧盟成员国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看法不一。比如在希腊,以前对中国收购本国资产的敌意已消失。左派政府及希腊民众(据皮尤调查)如今是欧洲国家中对中国最具好感的。(作者罗纳德·林登,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