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国企业正将美国“挤出欧洲”


这是2017年5月7日拍摄的停靠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中远荷兰”号。
(新华社)

俄媒称,美国公司逐渐抛弃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公司则愈发积极地占领。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众多关键基础设施近些年找到了新主人。为何出现这种情况?这会导致什么?

据俄新社网站1月18日文章,2016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2.805亿欧元收购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51%的股份。2017年,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宣布从丹麦马士基集团手中收购后者所持的比利时泽布吕赫码头的股份,以实现100%控股,之后又斥资2亿欧元收购了西班牙诺特姆港口公司51%的股份。之前,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还收购了鹿特丹一个集装箱码头35%的股份。

俄罗斯战略交流中心主任德米特里·阿布扎洛夫说:“在所有这些交易中,中国的竞争对手中都有美资公司。这直观地表明,相比美国投资者,欧洲所有者如今更愿意让中国投资者进入自己的市场。”


中国商人在欧洲收购的不但是海港,还有其他基础设施。在希腊,他们收购了国有的公共电力公司的股权。在英国,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希思罗机场10%的股份,北京建工集团获得了曼彻斯特“空港城”的建设参与权。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去年收购了瑞士农业巨头先正达,这是中国企业有史以来在欧洲进行的最大规模收购。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对欧洲经济的直接投资额从2010年的16亿欧元增至2016年的350亿欧元——增长近21倍。总投资额在16年内突破1000亿欧元。

2016年,中国人收购了309家欧洲公司或其股份。中国资金投入最多的是英国(23%)、德国(19%)、意大利(13%)、法国(11%)和芬兰(7%)。不过最近几年投资结构显著改变:中国企业开始将更多资金投入运输基础设施、不动产、机械制造和汽车工业。

而美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较慢,某些年份甚至下降。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教授阿列克谢·波尔坦斯基认为:“中国积极扩大自身在欧洲的存在。这一趋势可能还不是很明显,由于美国投资者尚有巨大优势,但趋势无疑是存在的。”

中国企业进军欧洲并非无足轻重——美国人往往拱手相让。微软、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及其他IT公司最近在欧洲慢慢减少活动。原因是布鲁塞尔收紧税收政策,而在个别情况下直接将其挤出欧洲市场。

专家强调,刺激中国向欧洲市场扩张的是美国现任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举措,包括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巴黎气候协定,不但令美国减少参与西方世界的事务,而且致使华盛顿在这些事务上的角色被北京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