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想拿到外资审查权 马克龙:别把希腊推给中美


欧盟委员会能否在德法意的支持下拿到觊觎已久的外资审查权?这一答案将在本周三(9月13日)揭晓。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将在斯特拉斯堡发表一年一度的盟情咨文,其中的两个重点为投资和贸易:容克计划要求得到欧洲议会启动多项新自贸协定谈判的授权,同时他将就欧盟区内外国投资审查提出一项框架性方案。

此前由于担忧中国对欧盟国家高科技制造业、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激增,在德法意三国的支持下,欧盟希望更严格地筛选外资企业对欧投资的收购行为。不过欧盟能否最终拿到“审查”权,还是只能对投资行为做做“分析”,这将取决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博弈:目前欧盟28国中仅有13个国家具有国家层面的外资审查机制,通常而言不设置外资审查的欧盟国家认为这一举动将令投资者却步。


目前,记者接触的欧盟智库人士和律所界人士的意见也分成了鲜明的两派:一派认为必须出台泛欧盟的外资审查机制,否则将无法杜绝系统漏洞,然而此机制究竟要对欧盟进行何种程度的授权,需要讨论(授权太高阻碍投资,太低失去意义);另一派则认为,泛欧盟的外资审查机制并不合理,起源于在于欧盟各国经济禀赋差异太大,不过可以充分使用欧盟的竞争政策来进行调节,竞争政策可以设置对投资者更高的环保和劳动力标准,自然就过滤了一批欧盟外投资者,同时加快同这些国家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马克龙直言不要把希腊推给盟外投资者

在竞选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曾承诺要推动欧盟出台限制外资投资战略行业的新举措,如今他正在联合德国和意大利兑现自己的诺言。

此前在6月的欧盟峰会上,马克龙就提议给予欧盟更多权力以限制中国对欧投资,特别是对关键产业的投资。不过这一提议遭到了其他依赖外资驱动经济的欧盟国家的反对,最终该峰会在声明中删除了草案中较为严格的“审查”词语,而仅仅表示,“欧盟可以对第三国在战略性行业的投资进行分析”,且这一分析还须在“充分尊重成员国权限的基础上”进行。

9月8日在访问希腊期间,马克龙再次在此方面发言,为容克在13日的盟情咨文预热。他直言:“如果没有团结,就不会有一个雄心勃勃的欧洲项目:我对于欧洲没有自己的投资并不高兴,也不应当像过去一样,把希腊推给欧洲外的投资者。”

马克龙指出,希腊不得不寻求欧盟区外投资者令人感到“对投资欧洲缺乏信心”。与此同时,“为了不被像中美这样更大的力量所左右,我相信欧洲的团结主权可以令我们保卫自己并存在下去,我们这一代必须找到一种力量来重建欧洲。”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马克龙针对中国的一些发言并不符合现实: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研究,2011至2015年间,美国是希腊最常见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有15个项目,其次是德国,6个项目。

安永希腊交易咨询服务主管爱奥斯菲德斯(TassosI osifidis)认为,很不幸的是,希腊无法吸引大量投资,而为了希腊能够吸引投资,必需政治稳定、教育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更多利用新技术并建立一个稳定和有吸引力的税收框架。

2016年8月,中远海运与希腊方面完成了比雷埃夫斯港(下称“比港”)67%股权的交割,中远海运成为比港港务局的最大股东,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接管整个港口。不过欧盟内部近年来对于中国在希腊投资看法不一,有包括鹿特丹、汉堡等城市甚至担忧比港的建设将令上述城市的贸易量在未来大幅减少。

在今年7月的欧盟峰会上,希腊也是马克龙“给予欧盟更多权力以限制中国对欧投资”提议的反对者。在该峰会召开之前,希腊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比齐奥拉斯(Stergios Pitsiorlas)在陪同希腊总理齐普拉斯访华期间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他坚定地表示:“希腊是希望中国去投资的,从经济角度讲,审查和限制是不应该的。我认为重要的是要尊重规矩。”

欧版CFIUS?

建立一个泛欧的外资收购审查机制,类似于美国的外资审查机制——“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在欧盟并不是一个新鲜议题,然而这一直受到了欧盟条约的限制:根据目前欧盟法律规定,安全事务和一部分投资政策权限属于成员国,在其中有关外资的审查主要由欧盟成员国单独决定。

为此,今年2月,德法意三国就联手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审查外来投资的共同立场文件,呼吁欧盟授予其在收购案件中拥有更多否决权,以抵御非欧盟国家对欧盟敏感高科技企业的不对等收购;随后德国率先在7月通过了《德国对外经济条例》第九次修正案,对非欧盟国家投资者在德国进行的收购制定了新的审查规则,这次修改被同第一财经记者交谈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国律师调侃为“山寨版”CFIUS。

简单而言,在这份德国新审查规则中包括能源、水资源、营养、信息技术、医疗、金融服务和保险、交通以及关键基础设施、软件、通信拦截、云计算服务和医疗远程信息处理等收购领域的收购将变得更加繁琐,审查周期也将延长。

上述不愿具名的德国律师对记者表示,第一,德国的此次修正案可被视为欧盟层面改革的一种蓝本,德国有向欧盟“上传”法律最佳实践的传统;第二,也同样重要的是,以往欧盟三巨头(英法德)中最反对贸易保护、坚持自由主义的英国要脱欧了,这令整个事件变得很微妙。

不过,即便如此,仍有欧盟国家认为,欧盟委员会设立泛欧外资审查机制的行为有可能会打开保护主义的阀门,而欧盟当前正需要外国投资。

譬如在今年6月,德法意三国得到了对俄罗斯投资心存芥蒂的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家支持,然而德国的传统盟友——荷兰和北欧三国并不支持此次德国的提议,这些传统上的自由贸易国家倾向于同中国在内的欧盟外投资国以谈双边投资协定的方式来改善双边市场准入和投资情况;与此同时,葡萄牙、马耳他和希腊更是强烈反对泛欧外资审查机制这一倡议,他们认为这样的提议只会吓跑投资者。

不过,德法意三国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同的声音而就此收手。在8月提交给欧盟的联合文件中,德法意要求欧盟赋予(被收购)目标企业所在的成员国一项权力,即“审查与市场规则不符的股权收购,并在适当情况下,若目标企业归属于某些战略性行业,成员国有权约束收购方或禁止他们交易”。

而审查的关键点在于“背后是否有国家背景的资金支持”以及收购是否体现“互惠”和“公平竞争”原则。与此同时,上述三国还希望欧盟委员会可以发布对欧洲投资规模的半年期报告。

根据荣鼎集团和柏林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1月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2016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激增76%,达351亿欧元(约合257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欧盟在华并购交易额则连续第二年下滑,降至77亿欧元(约合560亿元人民币)。报告认为,这种投资差距令欧盟内部出现了欧中之间缺乏“互惠”的观点。

这种对比在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在德并购额从2015年的12亿欧元激增至2016年的110亿欧元,占中国对欧盟投资的首位。数据显示,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制造业,且一半的投资额流入德国和英国。